「想變得更強」其實沒那麼難:現在就開始試著犯錯、並記得反省

小時候玩RPG的時候,我最喜歡看著角色等級不斷升高,裝備愈換愈好,技能愈學愈多,然後一路打怪殺敵的感覺。

如果遇到卡關、打不贏Boss,我們會告訴自己:「我得變得更強才行。」然後於是就反覆進入副本練等、練技術、然後接著升級裝備,直到順利過關為止。


這種想要「變強」的心理需求,是驅使我們每天前進的動力之一。

變強是一種從「沒有」到「擁有」的狀態;從「無知」到「有感」的狀態;從「依賴別人」到「保護別人」的狀態。但是無論在遊戲或是現實生活中,我們絕不可能什麼都不做就變強,我們得先「學」才行。

如果套用在職場上,「學習能力」的好壞也會影響你的工作表現,學得愈快,你就能問得更深;學得愈好,你就能用得更廣。因此若要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,我認為有兩個關鍵:「試著犯錯」以及「記得反省。」。


試著犯錯,直到你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
「做中學」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的顯學,似乎這是一種既有效率,又能看出員工能力的培訓方法。我一開始很不以為然,覺得這應該只是人資或者主管懶惰的藉口罷了,事實上,做中學確實是快速養成工作能力的方式,只是要符合一些條件,例如說:給予自己(或員工)可犯錯的空間和時間。

我們部門每個月都要跟財務部門回顧預算的執行狀況,為此我們需要更新一張使用方便但公式非常複雜的報表。

一般來說我們只要照著說明將資料匯入就行,但有一次我遇到數字無法正確顯示的狀況,當下的反應是直接請財務窗口協助。當時我其實可以在旁邊「等」他把事情搞定,但是那次我選擇「看」著他如何調整報表內的公式。

回去後我再次匯入資料,發現數字還是不對,怎麼辦?厚著臉皮抱著電腦再去找他debug不就行了?這是最快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
但這一次我學著用他的方法自己調整一次,不行,那就再試一次,還是不行,拉拉看其他的公式,如果搞砸大不了不要存檔重新來過嘛,這就是可以犯錯的空間;而且準備預算回顧是今天工作清單的最後一件事,距離下班還有一個小時左右,這就是可以犯錯的時間。

我當然還是沒有自己搞定,但是我也找不到任何可以調整的地方了,我已經想不出可能錯誤的地方。這時我才再度找上財務窗口,告訴他我已經試了哪些方法,這樣他就能省去做重複的事,直接使用別的方法解決我的問題。

在這個過程裡,我比過去(甚至是部門裡的其他人)更了解預算報表的組成、資料匯入的邏輯、還有跟財務窗口對話的「語言」,只因為我多給了自己犯錯的空間和時間,就「學」了這麼多。

記得反省,因為記憶是不算數的
求學期間我們都被叮嚀上完課要複習,考試前也要再複習一遍,你才會知道學了什麼。但是開始工作後,「複習」的概念好像就跟課本一同畢業了。

我們每天面對許多更複雜、更難捉摸的工作任務、接受老闆、同事對工作的提點,或是參加公司內部的教育訓練課程,許多當下我們感到醍醐灌頂而且印象深刻,勤做筆記想把這些重要的概念收進口袋裡,可是,我們聽過了、寫下來了,就代表真的「學」了嗎?

大學畢業時要搬出宿舍,我從抽屜裡翻出好幾本都只寫了幾頁的筆記本,裡面大都是某次演講的摘要、某堂課的筆記,我還看見自己在其中一句話上畫了好多星星,證明我當初覺得這句話有多麼經典,可我現在全忘了。

所以說,記憶是不算數的,就算你把檔案和筆記留下來,也沒辦法再重現當初那個「啊哈原來如此」或是「哇噢說得真好」的瞬間。因此,我們不僅要記得「反省」,還要即時行動。

反省似乎是相當沉重的詞彙,我們放輕鬆一點,不妨用「複習」或是「回顧」的概念來理解。當我們接收到某些新刺激、新想法知識以及許多非學不可的想法時,不要耽溺於當下「我得到它了」的喜悅,或以為自己從此以後都會記得。

最好在同一天任何你覺得自在、沒有負擔的時刻,在你的記憶還沒有被新的想法佔據時,把這些值得學習的事情再想一遍。

想一想他們是怎麼說的?為什麼你對這個想法印象深刻?這個想法能為你帶來什麼改變?透過這個簡單的「料理」過程,你就能端出一盤好菜,你會更快、而且更好地「學會」一件事,並且跟人分享。

我們有時候會說「某某人似乎很有潛力」,不過我們似乎也不確定「有潛力」和「沒有潛力」,的標準究竟為何,或是把它想成是一種天賦,沒什麼可塑性。

我倒覺得潛力其實就是指「學習能力」,如果你的犯錯不會影響別人、你的反省也不會過於勉強自己,那麼你一定能學得快,又學得好,這樣潛能解放就指日可待了,大家都明白,那可是會變得很強的呢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離開,是為了前往所有目的地

心靈富足,元氣大傷。

狗屁!先好好活下去再說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