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大哉問:你的「第一志願」是什麼?

我最近試著想像未來生活的樣子,總覺得要做的決定實在太多,而時間好像永遠不夠用。大學畢業後,一直到30歲之前,會不會是最容易感到不知所措的一段時間?我曾經用「脫軌」來形容過這段時期:人生不會為你準時靠站停車、不會為你守住平交道、也不會讓你能在睡夢中到達預期的終點。時光持續流轉,人生列車仍要往前,可是你已經不在體制安排好的軌道上了。生涯突然出現太多選項或待辦事項:繼續升學、準備出國考試、找工作、結婚、生孩子、創業……而每一個選項後面都還有更多的選項:念什麼研究所?要不要轉行?找什麼工作?除了興趣,該考慮發展性還是薪水?創業的商業模式?如果將這些事情再加上「時間」壓力,頓時就會讓我們明白人生再無兩全,過去那些不用割捨任何人、事、物就能找到「第一志願」的日子已不復存在。



來源:http://sophisticmiltonianserbonianblog.wordpress.com/2008/07/ 

記得小學六年級的時候,有一位家長問我未來想做什麼,當時我像個小大人一樣自信地回答:「我要先考上衛道中學,然後念台中一中,最後再上台大!」,這些「第一志願」一個連接一個,成為我18歲前的生活引擎。我現在明白,當時我站在社會結構中有利的一方,不懂獨立思考,更別提擁有社會學的想像了,自然很容易被主流價值決定的第一志願說服。但不可否認的是,擁有這些人生目標確實讓我在求學時期更有衝勁,更願意往前走下去,也才有機會遇到更多不同的風景和機會。於是我們都同意,人生必須要有目標。只是現在我們是個大人了,我們得自己決定第一志願才行,尤其未來我們碰到的這些志願已經沒有「最好」與「好」之分這麼單純,而大多是「好」與「也很好」的狀況時,我們要怎麼找到最合適的第一志願?


你得先了解自己才行

「了解自己」這句話實在太普遍了,似乎做任何決定的第一要件就是了解自己,那有什麼特別?事實上,這的確是一個每個人都知道的真理,所以問題在於:「怎麼樣才算了解自己?」和「我要了解自己到什麼程度?」我的建議是在對自己的人格特質有基本認知之後,要多利用「情境」去檢視,因為我們都是在變動的情境下作選擇的。舉例來說,你認為自己是個「務實」的人,那麼你喜歡的情境是「像公務員那樣穩定單純、上班朝九晚五,有更多時間追求生活品質」,還是「做具有挑戰性的工作,但是公司有良好的傳統和機制,確保你能明白工作目標和掌握工作內容。」;如果你要考量結婚生子和創業的先後順序,那麼就得問自己:「我是否願意在成家後,帶著更多甜蜜的負擔,例如房貸、小孩的學費去面對創業的挑戰」或是「我是否願意先拚一番事業,但是伴侶要多等我幾年,而且年邁的父母要比較晚才能抱孫子。」因此,所謂了解自己,其實就是藉由想像自己在各種情境之下的決策過程,進而歸納出自己真正的價值觀,對自我的認識也會更加立體。

不要自以為是而資訊偏食

如果你已經夠了解自己,也不能剛愎自用,只接受自己有興趣的資訊。可是我們確實也無法對每一件事都有透徹的理解和思考,這時候多方參考「別人的第一志願」就變得很有意義。這麼做並不是為了複製別人的履歷,或是依據其他人的選擇過自己的人生,而是因為當我們聽別人分享「為什麼我會這樣選擇」的過程中,你會很自然地在心中反問:「如果是我呢」、「如果是這樣,我會……」透過這種外部刺激思考的方式,我們更容易發現自己對未來的期待是什麼。

沒有「絕對」也沒有「必錯」的選擇

說來矛盾,但某個選擇是不是最適合自己的第一志願,永遠是事後才知道。我們在事前能做的頂多是確保自己不要盲目決定、不要以管窺天罷了,畢竟很多時候,「人」才是最關鍵的變因。當兵前我常常在網路上看到「解籤」文,或是詢問某某兵種是爽是涼這類的問題。我看到許多網友的回應都是「看單位」、「看主官」,當時心想這不是跟沒回答一樣嗎?但實際當過兵之後,才真正體會到原來「學長是對的」。因為在你的生命前進的同時,別人的也不會後退啊!即使是同一個單位,裡面的軍士官也是會調動的,制度也會改變,同一個人如果在不同時間入伍,可能就會有不同的際遇,更別說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入伍,差異可能會有多大了。所以在思考什麼是我的第一志願時,一定要明白任何決定都沒有絕對,也不會必錯,在做足功課之後就勇敢做出選擇吧,最重要的是如何為結果負起責任,不要讓自己輕易感到後悔。

脫軌是好的,因為你終於可以走出自己的路,找到自己的第一志願並且作出選擇。真正的第一志願是動態的,你隨時都在長大,所以就需要隨時重新了解自己。世界也在變動,你無法輕易辨識主流和非主流的界線,所以必須持續地聆聽和學習。而真正的選擇一定伴隨割捨,在不用付出令人沮喪甚至是心痛的機會成本的情況下作選擇,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。所以,「你的第一志願是什麼?」這應該是一個能讓你勇敢面對自己、面對世界的,人生問句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離開,是為了前往所有目的地

心靈富足,元氣大傷。

狗屁!先好好活下去再說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