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一點餘地給彼此,不多不少

餘地,留下空白的地方。這兩個字學了這麼久,也用了這麼久,第一次被這個詞彙震撼卻是在看《一把青》的時候,忘了是小周還是師娘說的:「留一點餘地給人家吧!」,乍看沒什麼,想了一下卻覺得好深,「餘地」到底是什麼?為什麼要留給別人?這讓我又一次認識自己。

最喜歡一把青對人物的刻畫:如果是你,你也會這麼做

如果用餘地來表達人跟人之間相處的距離,應該就更容易理解。愈是壓抑自我、成全對方的人,留下的餘地最多。只是這種人,話說得不明不白、想要的東西不清不楚,以為犧牲自我可以了事,實際上間接造成兩敗俱傷。因為你留的空白太多了:你以為我要的卻是我以為你不想要的,你以為我排斥的其實我以為你很想要......永遠猜不完,通常也很難猜對。

我比較像這種人,標準鄉愿,永遠都當壓抑的那一方覺得自己作出犧牲很了不起,結果搞出心病開始吵架才義正詞嚴地嘶吼:「你都不知道我為你做了這麼多!」

「馬的我當然不知道啊因為你又沒講!」有一天我終於想通,對自己作出了這個回應。

相反的,那些不留餘地的人其實過得更自由一些。話,就是要說足,說得到位,說到你心底深處連耳朵遮起來也沒用。情緒也要表達得很滿,我憤怒所以我大聲、我悲傷所以我大哭、我開心所以我大笑、我絕望所以我再也無法正眼看你。做自己一定好自在嗎?怕的是明明在做自己,卻同時會在意別人的眼光。「為什麼他們不支持我?」「那個人好像討厭我怎麼辦?」

我也很常在這種矛盾中拉扯,有時好羨慕那種做自己又不屑其他人反應的人,雖然他們一定也確實有意無意傷害過其他人。

如果沒有再經歷霹靂大爆炸,我大概一輩子就是個中庸的人,不慍不火,不狼不羊。既然接受了這個事實,也要當好一個沒個性的人。所以我還是要提倡:留一點餘地給彼此,不多不少的那種。

這是我的親身經歷,留一點剛剛好的餘地給我,可以容納兩種反應,一是罪惡感,二是反省,這兩種作用之後,通常都會導向比較好的結果。如果你了解對方,就要用對的方式留下餘地。成熟人自己都想得通,他只是任性但是他不承認,他明明知道機會在哪裡但是他不願面對,這時候完全不必硬碰硬,留下一句:

「嘿我知道你不好,我先滾回自己的小世界囉,但真的有事要讓我知道。BTW大師兄剛剛全壘打」

罪惡感爆表,我在任性個西瓜,接著反省對方要多大的包容才能說出這些啊。蹦,不攻自破。



在那些被你留下來的空白之處,我即使心裡疼,也能甘願長大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離開,是為了前往所有目的地

心靈富足,元氣大傷。

狗屁!先好好活下去再說吧